超导材料的发展是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。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·卡末林·昂内斯首次发现超导现象以来,超导技术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飞速发展。
- 1911年 – 超导现象的首次发现。昂内斯在实验中观察到汞在4.2K时电阻突然消失。
- 1933年 – 梅斯纳效应的发现。超导体能将其内部磁场排斥。
- 1957年 – BCS理论的建立,为超导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- 1986年 –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,铜氧化物陶瓷材料在更高温度下显示超导性。
- 2008年 – 铁基超导材料的发现,为超导材料的研究增加了新的方向。
2008年以后的重要进展包括:
- 2012年及以后 – 铁基超导材料的深入研究,成为研究的热点。
- 2014年 – 超导材料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。
- 2016年 – 在极高压力下观察到硫化氢(H2S)展现出超导性质,临界温度高达203K。
- 2020年 – 碳基材料中的超导性研究。
- 2022年及以后 – 向室温超导的探索。
最近的发展包括:
- 2019年 – 新类别的非常规超导体“镍基超导体”(nickelates)的发现【28†source】。
- 2023年 – 两个研究小组声称他们找到了室温超导的证据,但这些报告受到了怀疑【38†source】。
- MIT团队的发现 – 铁硒化物(FeSe)超导体通过一种新的机制发生变化,这为发现非常规超导体提供了新的途径【16†source】【17†source】【18†source】。

在这一百多年中,超导材料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理论发展,还促进了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,如医疗、交通、能源等。未来,随着材料科学和冷却技术的不断进步,超导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