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取代的铅磷灰石在室温附近可能存在迈斯纳效应

作者:momo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637763289/answer/3347874882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论文摘要:在室温以下的铜替代铅磷灰石中,我们观察到在25 Oe磁场下的抗磁直流磁化现象,并且在零场冷却和场冷却测量之间出现显著的分叉。当磁场增加到200 Oe时,其性质变为顺磁性。在冷却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玻璃态记忆效应。在250 K以下,检测到了典型的超导体磁滞回线,以及磁场正向和反向扫描之间的不对称性。我们的实验表明,该材料在室温下可能存在迈斯纳效应。

总结:总结来说,通过M-T曲线和磁滞M-H环的双重研究,我们已经调查了CSLA中的抗磁性,这种现象可以观察到高达250K的温度。鉴于在300K以上的零场冷却和场冷却分叉,我们认为仍有很大机会观察到室温下的超导性。我们样品中的信号仍然非常微弱,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进一步合成更多活性成分的可扩展样品。


AI分析总结

  1. 抗磁性观察:研究中在室温以下的铜替代铅磷灰石(CSLA)中观察到25 Oe磁场下的抗磁直流磁化现象,并在零场冷却和场冷却测量之间发现显著的分叉。在200 Oe下,该材料表现为顺磁性(第1页​​、第3页​​)。
  2. 玻璃记忆效应:在冷却过程中发现了玻璃记忆效应,这是一种磁性行为的指示(第1页​​)。
  3. 超导磁滞回线:在250 K以下检测到典型的超导磁滞回线,并且在磁场的前向和后向扫描之间存在不对称性(第1页​​、第3页​​)。
  4. 迈斯纳效应迹象:实验表明,CSLA在室温下可能存在迈斯纳效应,这是与超导性相关的现象(第5页​​)。
  5. 方法论:论文详细描述了CSLA样品的制备和测试方法,包括改进的CSLA样品的制备、使用MPMS-3 SQUID进行的磁测量,以及X射线衍射(XRD)分析(第2页​​、第3页​​)。
  6. 挑战与未来方向:研究承认样品中信号非常微弱,并强调需要进一步努力合成具有更多活性成分的可扩展样品,以增加观测到室温超导性的机会(第5页​​)。
  7. 结论:研究得出结论,鉴于观察到的磁性质和检测到强信号的挑战,CSLA在观测室温超导性方面具有重大潜力。

该研究为理解CSLA的磁性质及寻求室温超导体做出了贡献,对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。

论文地址:

https://arxiv.org/abs/2401.00999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